十八:佛教認為
十八:佛教認為
慢談人生之十八:(佛教認為)
世间一切事物对我们的内心具有啟發性,而且可以给予我们灵性的啟迪。佛教中有(無我相,無人相,無众生相,無寿者相的说法,就是让人超越自我,超越一切狭隘的礼节与名詞概念,最终就可以达到物我一如,渾然一体的境界。
说到禅,说到佛,我们不少人会想到菩萨,寺院,和尚,尼姑等,还有迷信。其实佛教是最不主張迷信的。正孫中山先生所说,佛教乃救世之仁,佛教是哲学之母。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。佛教不但不祟拜偶像,不赞同盲目的信仰。而且是追求真理并客观实證的。
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也说,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实證的果報。它是视善良和慈悲為促进健康,不可以仇止仇。苏曼殊就是这么一位追求真理的禅者。禅是人间一朵奇异的花卉,是人间一道奇妙的風景。禅是智慧,是幽默,是真实。是我人未生之前本来面目。是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一大宝藏!
龍樹菩萨在大智度論說,(佛法皆一种一味),所謂苦尽解脱味。此解脱味有二种,一者为自身,二者兼为一切众生。虽并求於一解脱門,但有自利利人的差異。逐有大乘与小乘的分别。佛教中大乘的根本意义亦於此可見。大乘为菩萨乘。
菩提,譯为觉者。薩捶,譯为大心。是云大道心菩萨。亦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菩萨。
(二利):
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是为佛弟子修行佛道的目的。前者謂之自利,後者又兼利他。小乘的修行,以自利为务。菩萨的修行,兼以自利利他为务。
经中所说,求一切智,佛智,如来知見,大無所畏,以上自利。愍念安乐無量众生,利益人天,度脱一切。以上利他,是名大乘。此大乘佛教,是自利利他的修行目的。小乘是独善其身,功在利己!
(六度):
六度是生死此岸,渡到涅槃彼岸的六个修行的法門。如佈施,持戒,忍辱,精进,禅定,智慧。此六度是为大乘菩萨自利利他的一定行法。持戒,禅定,智慧,是为戒,定,慧三無漏学,为修行必经之路徑。此外更增加佈施,忍辱,精进三度,合为六度。因佈施能攝取一切众生故,忍辱,精进能坛長善行,於諸众生能勤行教化故。大乘行者,修行六度,必须相互俱足,缺一不可。因徒有智慧而没有禅定,便未能得到受用。徒有禅定而没有智障,则未免陷於沉迷。定慧双足而不持戒,即礙於积習。三学俱足而不佈施,便不能攝化众生。佈施而不修三学,只种人天的因。持戒而不能忍辱,難調瞋圭之气。有精进而没有諸度,便徒勞無功。有諸度而没有精进,必半途而廢。所以必须六度齐修,才能圆满大乘菩萨二利之行。
(破二執):
众生因有二執,流转生死,不得解脱。一者我執,謂執着何者为我,何者非我。何者为我所有,何者非我所有。由此而起种种煩恼顛倒,不得解脱。此之謂我執。二者法執,執着一切染净諸法,以为实有,由此而起种种颠倒知見,不得究竟解脱,此之謂法執。小乘人,灭除烦恼,但破我執,安居涅槃,未破法執。因此雖云解脱,而未得究竟解脱。大乘道即不同,既破我執,兼破法執。不着於烦恼,更不着於涅槃,二執皆破,究竟解脱,活潑潑地,無相無作。
(断二障):
由有二執,而生二障。由我執故,生烦恼障。由法執故,生所知障。小乘行者,但断烦恼障,未断所知障。大乘行者,则兼断烦恼所知二障。
何为烦恼障?是依我執为根本,而起百二十八种煩恼,及彼等流諸隨烦恼,扰恼有情身心,而使輪迴生死,永障涅槃,名烦恼障。何为所知障?謂依法纨为根本,此頭数亦与烦恼障同,能使有情所知顛倒,而迷失真理,永障菩提,名所知障。
二乘 (声闻,缘覚乖),唯断烦恼障的现行而住於涅槃。菩萨则断尽烦恼,所知二障而後成佛道。
(證二空):
由破二執,乃證二空。一者人空,謂證知五蕴無我。二乘悟之,入於無我之理,是为人空。二者法空,證知五蕴的自性本無。菩萨悟之,入於諸法皆空之理,是为法空。凡夫未達我空之理,濫計五蕴為我,妄立主宰,起惑造业,生煩恼障。二乘悟之,證於我空,断烦恼障。二乘未證法空之理,虽知五蕴非我,尚計五蕴的法为实有,而未免陷於所知内。菩萨悟之,證於法空,断所知障,并證我空,断烦恼障。唯識論说,由執我法,二障具生,若證二空,彼障隨断。此为大乘行人之修證,非二乘所能及。
(大觉之果):
佛教以转迷开悟為目的。故以求觉為因,以證悟為果。二乘虽能自觉,而不能觉他。菩萨兼能自觉觉他,而觉事未滿。佛则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,悟入实相,徹底尽源。此之謂大觉之果,大乘之果地是也!
(何謂大觉之果):
如仁王经说,四無所畏,十八共法,五眼法身,大觉世尊。又如法华经说,唯佛与佛,乃能究尽諸法实相。盖此大乘之果地,莊严殊胜,甚深微妙。尚非二乘人所能窥测。吾等具缚凡夫,又豈能悉知悉見呢?
佛者,觉也!佛有三身,一者法身。二者報身。三者应身。法身为觉体,報身为觉相,应身为觉用。法身为佛能知,又名佛所見身。報身为菩萨所見,又名菩萨所見身。应身为凡夫所見,又名凡夫所見身。因有佛身,即有佛土。法身所居的则法性土。報身所居的是報土。应身所居的是应化土。
具此佛身佛土,即为大乘道中大覚之果地。佛度众生,不过为众生坛上缘而已。而众生自己发大心,行大行,实为主因。若無主因,虽有坛上缘,生亦無从度了。是故众生得度,实众生自度而己。
佛弟子登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