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:生命的真諦
九:生命的真諦
漫谈人生之九:( 生命的真諦 )
( 憂先於事,故能無憂。事致而憂,無救於事。此唐史李绛語也!其警人之意深矣,可書以揚諸座右!)( 古人警句,我們要用心留意。做事前,能事先憂慮,必会考慮周詳 而謹慎小心去做,這样定能减去不少憂慮和那不必要的損失。若事前毫無準備,事到臨頭 才去焦急,這样是無救於事的。這是唐史李绛所説的話,警戒人的意义非常深遠,可記下 來作為我們座右铭!)
( 生命的真諦): 什么是生命的真諦?這個道理太深奥了,实在不容易説出。
因為各人的人生目標不同,品味不同,志趣不同,見解不同等等。就是以上所說的几個不同,這真諦就很難得到一致的見解、認同。
首先我要說的:( 什么是生命?)我觉得:生命首先要博愛,宽恕。生命就是创造,它可以移山造海,也可以升空潛水。把荒蕪的土地改造成為美丽的園林,從落後的原始世界创造成為进步文明的人類世界。
生命也是不息的川流,生命的意義是除舊迎新。生命在宇宙裡像浩瀚的大海,也象林中的一片绿叶。是宇宙間真、善、美的一部份,追求更真、更善,更美是人類灵性高度的发揮。 人性必須经过艰苦的琢磨,才能發揮人性的光輝。生命也是纯潔崇高的慈愛,一浪接一浪,一代接一代不断地延续,永無休止,無有尽頭。
( 什么是真諦?)真諦有二种:一种是俗諦,一种是聖諦。在這裡不談聖諦,只談俗諦。 俗諦若能認識深,做得到,那做人必能事事圓通,一切和順。
說真諦,首先要明白生命的意義,以及做人的本份、责任。有人説:( 飞鳥最高的生活意义不止为食,而是欣賞大自然,歌頌大自然,点綴大自然。)
人在自己的一生途程中,有如背重物,行远路。在人生裡,各人的品性不同,有些人收入不高,生活过得并不富足,但能知足,守份,所以能过得快樂。将家人和親朋戚友带到那愉快欢乐的氣氛裡。有些人尽管腰纒萬貫,由於不知足,只知終日营营役役,患得患失地过活。這些人由於欲望多,不知足,人生肯定不會过得快樂。
( 愛黙生如是説:心灵不富足,財富等於醜陋的乞丐。法国也有句箴言:有錢并不等於憂勞必消,只是憂勞有了种類的分别而己!)的确如此。可見人生在世,所求差異之大。這就是眾生了。
我縂觉得,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,人類必須朝着共生、共存、同進化的方向发展;才能有美好的人生。在人類的社會中,我們做各种事情,都要分工合作,各尽所能,才能逹致圓满。想要维持好我們的社會秩序,就要有推己及人与兼善天下的覌念。平日要多磨練自己,有了一定的经驗、閲歴,做起事來才能事半功倍,從而能很好地去服务社會,造福人類。如果事事要强邀功勞,必求感恩。這样的作为有何价值可言!
人贵知足,过与不及,都非立身之道。任何人呱呱落地,都是一無所有,是自自在在的。每一個人降生到人間,心地無不潔淨無邪。这种共有的本性,要到接觸外間的事物之後,才有了变化。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,因此人在懂事之後,小心為一念之間的想法,如果一念偏差,那么本性所受到的蒙蔽,可能會淪入邪悪之境而不能自拔。
發之於內,必形之於外,一個人的念头正大,而表現於言行舉止的,不但是自在不偽,更有容光煥发的感覚。世間上原是一正一副的相対立。做人能够謙虚处於讓的地位,則他人同样謙讓相待,并带有無限敬意。人如果凡事講求极限,而处於争的地位,則他人未必能服,不能服必争。一場相争之後,自己雖佔了优势,但多少也有損害。
做人不可逃避現实,因為我們真真正正生活在現实的环境之中。有些人做人处事,畏首畏尾,不能面対現实。這些人窄看似乎己迴避了一些事情,事实并不因為他們的迥避而得到解决。只有面対事实而不畏宿的人,才能改变事实。人生在世,唯有勇敢的面对現实環境,接受锻练,才能真的过一生。
( 天行健、自强不息。)天是循着一定的道理運轉,同样的人也有一定的理法遵循。可以不断从其中走向人生幸福領域。因此一個人如果有自強不息的精神,就好像天雖有突然間的变化,但運行仍然毫不停阻。人雖有難於預料的突發事件,但并不能阻止前進的道路。
做人处世不能一成不变、好象真理只有一個但通往真理大道不止一条。人類是合群动物,彼此息息相关。相互扶助是社會進步稳定的基礎。也是毎一個人対自己対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。如果社会上那些穷苦的人不能得到援手,而迫使他們去鋌而走險,那么這個社会将會是怎么样的局面。但帮助他人不能記在心上,受人帮助更不可忘記。
人的遭遇有平等有不平等,而本身的感情有時和順有時不和順。所以人与人相处,要能平心和悦。人各有其际遇心态,不能強同。這可以从其生長的环境中看得出來。从小的生長环境不同,耳濡目染各異,其言行思想自然不同。只要自己能平心下來想一想,相互较量一翻這样最少也能减去一半怨尤心理。
人人都有灵明智慧,原都能分辯是非善恶。但当面対外物之後,很多人都身不由己而隨波逐流。這样己蒙蔽了灵明智慧,也己陷入那人生苦海。
天地萬物,沒有不是自然生成的。人在安静的時候,思慮淸明,可以看到心的本体。当悠閑下來之時,氣概舒缓,可以看到心的本性。在平淡的生活裡,意趣謙和,能領會到心的本味。
沒有生息的静不是真靜,在喧攘的环境中,能夠靜得下來,才能真正契会內心的境界!人能接受諸般考驗,多讀聖賢書,方能洞澈人生。这時候,什么是生命的真諦,一目了然,若能再接再勵,精勤用功,努力向好。聖諦亦接近矣!
佛弟子登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