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:生命之探导
三:生命之探导
漫谈人生之三:( 生命之探导 )
莲朝開而暮合。至不能合。則将落矣,富贵而無收斂意者。尚其鍳之,草春榮而冬枯,至於极枯,則又生矣,困穷而有振興志者,亦如是也。
賢者的話,大有道理。富貴一一人之所欲,貧穷一一人之所棄。富贵与貧穷,是非常相対的事。想要富贵,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并非容易,相反,是十分容易的。
怎样做才可以使自己享有一生富貴?我想很多人是知道的,但有很多人并不知道,有些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!
老实讲,一個人想享有一生富贵,縂要三個條件:
(第一)祖德一一上一代的修善积德,即種了福田給子孫收成。
(第二)自己前生做了很多福德,即施財施善等,以上二个条件都有了,必能享有很好的富贵。若然今生自己有了富贵,更能去施善积德,廣種福田,這样他的一生會富贵不尽,更能留给子孫享用。這是千真萬確的;所以説,各有前因莫羡人。
有些人有了錢就想到要名,所以那些人會很努力去追求名声。好名並非坏事,人都有榮誉之心,榮誉就是名。問题就在,人為了名,有的不顧廉耻,戓不擇手段。所以真正高潔旳人是不与人爭,不与人爭,当然不可以成名,但要知道,名可福人,亦能禍人。人一一对於名利之地若过份追求、迷執,那么縱然已擁有了很好的名声,但若仍不知足,不断去学人标榜清高,又或有些自以為有料之人,求名不得而退隐山林,這不过是一种以退為進的手段。這些人是摆脫不了世俗之念,若摆脱不了世俗的功利念頭,雖能泽四海而利萬世,也不是出於真心,這样的作為能有多大意義!
其实人生的不朽,雖有(立功,立德,立言)之分,但立功立言都必先有其德。何謂德?人的心念以及行事能合於理法的便是德。(富与能施為德,貧以無求為德,貴以下人為德,賤以忘世為德)。賢聖的这一段話,是在告訴我們,人生之德以何者為貴:其实,富与贵,並不是指有錢有勢,有道德的人就是富贵。我們若能認清了这一奌,那么对於人生的价值标凖,也就提高了一层。
一位读书人,对於学習要能兢业,这是努力尽了本份的表現,言行不受世俗拘束,則是保有本真的結果,这二者是踏身社会应先具有的條件。不兢业则学业不真实,沒有脫俗的修養,那么若一踏入那五光十色的社会,会很容易迷失自己!
我們做任何事,不能做沒有把握的事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步骤,令人欣羡的事不是一步就成,惟有按步就班,先从根本做好,打好基礎,有了经驗,才有可能創立自己心中的事业。想事业成功,除了個人努力外,要学廉潔,更要有理想。理想不是貪念,贪則不廉,不廉則無所不取,無所不取則理智不明,這样任何伤天害理的事都能做得出來。(所謂禍莫禍於貪心),古人早就有贪為敗身之説。
耳目之娛可以調剂身心,也可以腐化身心。所以説,情意活動可以創造人生,也可以毁滅人生。人不是超人,我們生活在這現实的環境中,難免會遭受到外物的引誘,但人之所以為人,人有自制能力。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,现今滔滔之世,人欲横流…!
人只有在困境之中奋斗得來的成果,才會持久,而内心所感受到的快慰也才真实。人在得意的時候,還必須要保有一顆冷静的心,才能真正的持久。因為一旦在得意的時候过度兴奋,會使人头脑不清醒,意外就会因此而造成。
我們处身在現实的環境之中,可以説大部份的時間都在追求外物,如何使自已的一生过得安定、快樂,這都是每一個人的大願。不与人相争,是逹成此一大願之要道之一!
天助自助,人要勇敢坚強地面対現实,不要因為一時的困扼而灰心喪志,環境是勇者创造出來的;因為勇者不憂不懼,處变能不惊,荘敬而自强。惟有懦弱的人,才不思振作,対環境妥胁.屈服。
人如果能做到凡事冷静,理智。 凡事多方面去觀察,不為感情左右;投資任何事业在未了解之前,切不可軽易昌冐進,放尽,這样可以减少很多煩恼以及那不必要的損失!想亊业有成,想要获得真正的快樂,就必須实事求是,稳重尽心!
(飽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飽暖而氣昏志惰,豈足有為。飢寒人所不甘,然必带几分飢寒, 則神紧骨坚,乃能任事!)聖賢书不可不读,读多了會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願每一個人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!
( 自己是自己的主人,為什么要让情绪支配自己,尤其是那近乎杞人憂天的哀愁。你不該 太自以為喜欢什么样的生活,又恹悪什么样的日子。生活本身其实并不重要,创造生活的 精神和追寻理想的实現才是最可贵的!)
佛弟子登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