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二 : 信佛是一种缘份,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
二十二 : 信佛是一种缘份,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
信佛是一种缘份,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。
学佛是一种福赧,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珍惜。
修佛是一种智慧,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领会。
(搬家時一定要说的吉祥話):
太陽出来喜洋洋,主家今天立華堂。一進财門四方角,四四方方出栋樑。喬遷新屋喜迎門,福禄寿喜赐家人。進門平安出門利,人财二旺皆如意。入住新宅身安康,幸福日子萬年長。
(和為贵):
天和風雨顺,地和五谷豐。
人和百业旺,家和萬事興。
(祝願世界和平,人人健康。人人相見如兄弟姐妹,没有仇恨,只有爱心!)
(佛言),
森罗萬象,一法所印。一亦不一,这是非常可贵的至理。看经要明经意,看经要明经旨,细心体会,悟入自性佛知見,方能转经,功德受用不尽。楞严经说,若能轉物,等同如來!
(向日葵):
我默默的在大地上生長,每天以欢笑迎接太陽。暴風雨的洗禮削不弱我的意志,我恒久地坚守着崇高的信仰。漫漫的長夜没有嘆息,对心中的期待永不失望。我深信宇宙裡没有無尽的黑暗,当我摇落夜来的露水,彩霞又顯现东方。我從不以浮夸的艳丽向人炫耀,更不会撒佈庸俗的花香。我的存在要於人有益,為群献身是我最崇高的理想。到傲慢的花朵都成了殘英败絮,我成熟的种子仍在晨曦裡闪光!
喜居宝地千年旺,福照家門萬事興!
(真正的修行是修心。是修自己,不是修正别人。放下我執我愛,慈悲一切众生,才是佛法的真諦!)
(每天早上閉上眼睛念一遍):
我的孩子很聪慧,我的孩子很健康。我的孩子很优秀,我的孩子很幸运。我愛我的孩子,我的孩子也很爱我。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家人。
我們总是为了太多遥不可及的东西去奔波勞碌,而忘却了人生真正的幸福。这只不过是燈火欄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裕。在一年裡,無論你赚錢有多少,所经歷的事情是好是坏,請記住,如果这一年裡,你的身体很健康,那就是最好的一年。
(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的起点,一定要学会让自己安静。把思绪沉寂下来,让自己歸零!)
(生命的极致,一定要筒与静,美到极致,一定是素与雅!)
(贤德与智慧,那一样重要。贤德来自智慧,智慧的增長,要有贤良的德行。二者相輔相乘。贤德使智慧现前,智慧使行为更趋於纯良。二者互养互長,这二种质性是生命的瑰宝,这是生命的意义!)
(智慧人生):
人生的确有很多苦恼,但也有很多美好。沉迷於欲乐故然对身心有害無益,如果生活得简单健康,而不被欲念贪求所奴役,你是可以体验到生命的奇妙与美好。請向四周望望吧!你可以看到树木在烟霧裡嗎?她们不是很美丽嗎?星星,月亮,陽光,山河大地,鳥語花香和那淙淙泉水,都是宇宙間可提供無穷快乐的其中的一些现象。從這些得来的快乐,可以滋养我们的身心。
合上眼睛,深呼吸数下,然後再張开眼睛,你看到什么?樹木,花草,蓝天,白云和线线陽光。你自己的眼睛便己夠美妙神奇了!而你一向都与這些神奇美好的东西脱节了。所以你对自己的身心也漠視鄙弃。
有些人因討厌自己的身心而自寻短見,他们只可以看到生命的痛苦。其实痛苦并不是宇宙的真性,痛苦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命的错误見解所產生的效果。名和利不是生命裡最重要的东西,名利消逝得很快。了解和爱才是世上最宝贵的,如果你对事物有深切的了解和爱,你们便能領会到快乐。因为有了解和爱,一切都能成就。其实生命是無常的,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解脱,快乐,是不能让自己迷失於欲乐之中,幸福是從简朴,自由,平凡生活中获得!
苦行并不能證得大道,身体平静和舒适与自己的安住是息息相关的。虐待自己的身体就是虐待自己的心志。
人類的地位是致高無上的,人是自己的主宰,在他上面再也没有更高级的生灵或力量,可以裁决他的命运。好的坏的都是從你的心去轉移!
君子量大,小人氣大。君子不争,小人不让。君子和氣,小人斗氣。君子助人,小人伤人。
皈依滿月界,净妙琉璃尊,法药救人天,因中十二願。慈悲弘誓广,願度諸含生,七佛药師王,志心頭面礼。
但得本,何愁末,净如琉璃含宝月。既能解此如意珠,自利利他终不缺。
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為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
佛陀所说的四圣諦,痛苦的存在,痛苦的起因,痛苦的破灭,和导致痛苦消灭之道。
他申说,除了生,老,病,死的苦,还有很多的苦,都是自己找的。由于無明与妄見,人所说所做的,往往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。瞋墨,愤怒,多疑,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,这全都是由於缺乏觉察。你们自创的苦恼就像一間火宅,把你们全困在内裡,不能自拨。向神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,你们必须看清楚你们内心和处境,以能拔除所有妄見。因妄見才是痛苦的根源。找到痛苦的根源,才能明白痛苦是什么。一旦明白痛苦是什么,你们才可以不為它所缠缚。
真正的开悟,必能体验到萬法都是互依而存及了無自性的真諦。暮鼓晨钟的敲响,听着啊听着,这奇妙的声音带给我回到真正的本我。
(五蕴):
什么是五蕴:五蕴就是,(色蕴,受蕴,想蕴,行蕴,識蕴)。蕴有集合的含义。(一)色蕴,物质的有色世界,是由地,水,風,火所组合而成。(二)受蕴,精神上的觉受,接纳,苦或乐。(三)想蕴,善,恶,憎,爱的想念。(四)行蕴,由行为,动作,所形成的善与恶的业。(五),識蕴,了别的所缘,所对的种子識。
佛陀住世時,教弟子观察五蕴的生灭。例如,用眼睛去看的物质就產生(色)。精神上就有(受,想,行,識)。佛陀说,能够明蔡五蕴出现的现象和过程,就是在观照五蕴的生灭法,然后更深一層的明白:(色)是由四大假合而成。(受,想,行,識)全是由妄念而生。所以五蕴的现象,也是暂時的幻化,一切从因缘而生,一切从因缘而灭,本無实体,如此就五蕴皆空了。
(大家可以由佛陀的智慧中得知):
(色是空),既然色是空,無受,想,行,識,一切皆無。由此可以證明,無常,苦,無我的真諦。如此的观照法,舍利弗尊者在(具戒经)中讲的非常清楚。只要能观察五蕴的生灭,净化自己的心,觉五蕴皆空,体会無常,無我,便可以證觉到四果的阿罗汉。
這裡提到的观,就是(观照),能(观照)就是智慧,由智慧产生净化就是(定),就是(止)。了了分明於(五蕴生灭),亦即是(止观法門)。佛陀時代,很多大修行者,都是因为修此法門而證得(阿罗汉)的果位。
(佛所說法):
佛言: 汝今諦听,当为汝说。这個是在告诉我们闻法的方法: 你们要諦听,想要得到法益,就一定要先懂得闻法的方法,最低限度要知道二条: 一条是集中精神專注地去听。第二是闻法以后要思考,要理解,然后要去实踐,在生活中去实踐修行。
菩提道次第上面所说的,(断三过),(修六想)。
断三过): 器覆,器漏,器不净。就好像一个杯子,你把它反过来,再多的甘露倒下去都装不了。然后雖然没有反过来,但是它底下有个洞,你装再多的甘露倒进去全都流跑了。还有那个杯子里面本来就有污染的毒药,你将甘露倒進去全部都变成毒药了。器不净,同样的,我们闻法,首先要消除傲慢心,要消除散乱心,要消除邪見心。我見,我慢都要消除,这样就能断三过了。
(修六想),於佛陀作医王想。於佛法作医药想。(是治我们烦恼的药)。於僧伽作护士想,於生死烦恼作重病想,於自己作病人想,於修法作服药想。要这样保持六想。
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即仁慈的人好像山一样的稳重。慈悲,宽厚有智慧的人好像水一样,圆融隨机应变!
(達世知幻):
佛言,吾視王侯之位,如过隙尘。視金玉之宝,如咓砾。視纨素之服,如敝帛。視大千世界,如一訶子。視阿耨池水,如涂足油。視方便門,如化宝聚。視無上乘,如萝金帛。視佛道,如眼前华。視禅定,如須弥柱。視涅槃,如昼夕寤。視倒正,如六龍舞。視平等,如一真地。視興化,如四時木。諸大比丘,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!
净琉璃世界在那裡,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。我们如果能够以法界透色身,以色身透法界,当下就是轉娑婆為净琉璃世界。照而常寂名為净琉璃世界。寂而常照名為清净法身,亦名為琉璃光!
佛者何也?穷理尽性,大觉之称也!
身心清净,諸恶不起,众善齐修,自净其意,不染尘勞,隨佛出家。
大通是般若,山王是佛德。大通者,般若佛因也!山王者,四德佛果也!
具般若之智,通达一切法,到諸法之彼岸,故名大通,大通者,般若佛因也!
(世人之病有二种):
(一) 四大是身病。(二) 三毒是心病。
身病可用葯。心病须修福。或取病人可爱之物,供养三宝。
因昔日以貪造孽,今日以捨灭罪。务令其難捨能捨,難割能割,断其病之根也。
三毒是病之根,或衣服,宝贝。衣以严身,宝以致富。花園遊玩之处,舍宅棲身之所。尽能捨之。拾物拾心,心空罪忘,故也!
(無常偈云):
胜因生善道,恶业堕泥犁,唯有佛菩提,是真皈依处。
(华严经云):
了一切法,即心自性,成就慧身,不從他悟。
(真金百千担,持用行佈施,不如一团泥,敬心治佛塔。人等百千金,持用行佈施,不如一善心,恭敬礼佛塔。
观此因缘,可見修補佛廟,经,像等,有继往开来之福,承先啟後之功!
善与人同,無人做,自己做。有人做,勸人同做,功德更大。自己佈施,又勸他人同施,承此良因,国王升为(轉輪王)。同施臣民,升为 (小国王)。
(此論回向):
修補成功之後,在佛塔前,尽除我執,破灭我見,破煩恼恶。以此功德,回向法界,回自向他,回事向理,回因向果。回因向果者,將来成就報身佛。回事向理,將来成就法身佛。回自向他,將来成就应身佛。功德回向,三身齐證,可謂澈法底源,穷实相理,果報無量無边矣!
佛陀說,人应当自作皈依,还有誰可以作他的皈依呢?佛陀曾這样說过,他訓戒弟子們当自作皈依。切不可向任何人求皈依或援手。他教导,鼓励,激勸每一个人都要發展自己,努力自求解脱。因为人的努力与才智,足可以自解缠缚。佛说,工作须要自己去做,因为如来只能教你应走的路。
(離相無住是成佛要門):
释迦佛在燃燈佛前,授記作佛,即是明心菩提。之前即從初发心以来的二大阿僧祗刼修行。今說無量阿僧祗,是约小刼說。明心菩提之前的功德,还没有徹悟離相,雖有智慧功德,都是取相的有漏有限。所以在末法時代,如有人能授持读誦金刚般若经,隨顺性空法門,或者得離相生清净心,那他所得的功能,当然耍比释尊供养諸佛的功德超胜得不可計量了。於本经受持读誦,顺向離相,即能超胜有相修行無数阿僧祗。這可見功德的殊胜,菩萨发心修行,以離相無住为本,這才是解脱成佛之要門!
真正的开悟,必能体验到萬法都是互依而存及了無自性的真諦。暮鼓晨钟的敲响,听着啊听着,這奇妙的钟声带给我回到真正的本我!
佛弟子登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