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:人生的感悟
八:人生的感悟
漫談人生之八:( 人生的感悟 )
贤者說:( 川学海而注海,故謀道者不可有止心。莠非苗而似苗,故穷理者不可無真 見!)( 川水流入於海,海無边际,故为求道德真理的人,一定要有恒心遠見。莠長得像 禾苖但會阻碍禾苖生長,这是説:世上的事錯綜復什,而真实的形態却只有一种,( 即真 理却只有一個 )所以説:為求真理的人,不能没有真知灼見!)
地球上有着各种不同的生命,人類是其中之一种,也是最高等的,有着高度的理智和辨識。其根性有着各人的不同,所求的人生目标也各異。有的人為了真理,有的人為了情愛,有的人為了名,有的人為了利等等。而有的人所求得到了,就能滿足,得不到的当然不快乐。有些人雖然得到了,但又想获取得更多,永無止境,这些人到头來肯定不會快乐!
其实能知足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快樂。知足的人放得下、少牵掛!所以説,幸福是没有比無事牵掛的人最為可貴,平凡是福,平常心是道,只是許多人没有去深入了解而己!只有事事勞心更勞力而又不能放得下的人,縂有一天才知道啊!原來無事才是最大的幸福。
但怎样做才能得到平凡实在呢?我想先要從心中做起,(心是萬善的根源,,也是萬悪的根源,)心為一切的主宰。所以說:(要降伏一切正道之障礙,要先降伏受外物所干扰的心,心如果能潛隐不為一切所动,那么一切障礙就起不了作用。想要控制不順情理的事情,先要控制容易浮动的质性,貭性如果能平静不燥,那么所有外耒的問題就不容易入深。)
我們每一天最好能抽一些時間去看書,去看好的書藉。也要給一点時間自己去静思,省察。 能有片刻的真正擁有自己,時日一久,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我縂覚得,做人处世,最好由根本做起;(欲速則不達。)当然,人的品性各有不同,事业亦各有本源。而从小就可以看大,一個人连最起码的地方都不能做好,怎能去進一步談到其它。根本做好了,自己対人生有了正确的認識;那麽我們最來学寛恕。儒家思想除了忠,便是恕。平常人做人處世,多以责人太严而责己太寛。很多人是以聖人的標凖去要求别人,以常人的標凖來対待自己。
人若肯替人設想,這才是一等学問。善莫大於恕,行事説話,能存心為自己想一想,再存心去為他人想一想,才合乎正道。人必须才德兼備,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;也會使自己的事业得到持久。而人心之大,是可以涵盖宇宙。然若所向之心不守理法,本意雖属可嘉, 但到頭來其结果會使人惋叹。
任何人都可以存有可傲視於人的氣节,但若不守理法,而所表現於外的,不过是魯莽而不值一談的行為。故自恃有才氣的人,尤要以养德為先。
致於説到学問,想人情练逹,想人生学問实在,先要有一個兢业思想,更要有一個潇洒的襟怀。如果只知一味去拘束刻苦,這是没有生氣而缺少生机,要有隨机应变的生动能力。也要有好的德行,才能真正造福萬物。
贤者説:成為一個成功的人,并没有什公高深的道理;能够摆脱世間的利欲,就能挤身於名流。求得实在的学問,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訣竅;能除得掉外物的牽累,就能逹到最高地步。
其实人生在世不必去强求什么功勞,没有过错就是功勞。济助他人也不要希望别人來報答。
古德説:(真实的潔行没有潔名,树立名声的人,正好在表現出他的貪求。最聪明的人没有巧術,卖弄巧術的人正好在顕露出他的愚笨。)
所以我們应該知道:(志节坚定的人没有祈福之心,上天就在這無心之处去誘發他的善心。)(行為不正的人處心积慮去躱避禍害,上天就在他处心积慮的時候去耗尽他的精神。)
可見上天的氣運变化,最是微妙難究。所以人的計謀有什么益处?
其实天地是萬古不变的。人的這一身卻不可再得,人的生命最多只有百年,日子很容易就过去了。幸福生存在這天地間的人,不可以不知道生命的樂趣,也不可以不抱着虚度一生的憂慮。
我們的身体本來就是一個小天地,能够使喜怒感情不患过失,好恶之心有所規笵,就是一种調理功夫。天地是萬物一大父母,能够使民眾没有怨嗟之情,萬物没有灾患之憂,也就造成一种敦睦氣象!希望世人醒醒吧,不可被物欲牵制!
古語云:(争名夺利幾時休,早起迟眠不自由,骑着骡驴思駿馬,官封宰望王侯,只愁衣食耽勞碌,何怕閻君就取勾,贵子陰孫图富贵,更無一個肯回头!)
( 當精神的奋发变成了夜間的疲乏,腿肌因疲勞而至震颤,登山的路途似無止境,一切突然不如意之時,這正是你不能半途而废的時候!)
佛弟子登為